欢迎访问安徽小岗干部学院!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岗精神研究 > 研究动态 > 新时代的小岗精神:内涵、意义与创新传承

新时代的小岗精神:内涵、意义与创新传承

发布时间:2021.01.14 15:05

新时代的小岗精神:内涵、意义与创新传承

作者: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人民智库联合课题组


调查时间:2020年7月15日—2020年8月12日。

调查方法:通过人民论坛网、人民论坛各新媒体平台面向全国发布问卷。

样本情况:共回收有效问卷9305份。男性占68.04%,女性占31.96%;20岁及以下占9.20%,21-30岁占47.98%,31-40岁占34.95%,41-50岁占6.97%,50岁以上占0.89%;日常居住在直辖市占24.78%,省会城市占33.37%,地级市占21.96%,县级市占11.80%,乡镇村占8.09%;东部地区占58.39%,中部占29.92%,西部占11.10%,其他占0.59%;涉农行业占66.78%,其他行业占33.22%。

主要发现:

·40多年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小岗改革、小岗创新,始终给人以深刻印记,给人以强大精神驱力;小岗的改革实践、事业发展,一直备受各行各业、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改革过程中呈现的敢于尝试、敢于突破、为民服务等多维特质,赋予了小岗精神活的灵魂,铸造了小岗精神具有自身独特烙印的标签,不断巩固小岗精神“改革”与“创新”之强大内核。

·立足新时代,可用“自强不息”“团结互助”“敢闯敢试”“求进求变”“创新创业”“履责担当”六个关键词,对小岗精神的内涵加以科学概括。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目标,以小岗精神激发改革创新动力、凝聚改革创新共识、提升改革创新效率等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伴随乡村改革的纵深推进,小岗的创新在持续,以小岗精神引领广大基层发展与治理各项事业,被寄予更多高期待、更多期许。

·公众普遍期待,新时代的小岗在乡村振兴各领域不断破题,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优良村风民风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形成示范引领。

·近年来,新一届小岗村党委直面问题,立足长远,带领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城乡有效融合、三产有效联动、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的乡村“内涵式”振兴发展之路。小岗精神的意义及其深刻内涵,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演绎和彰显。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坚强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的重要支柱。在国家发展阶段与目标的转续期,有序开启新的征程,更加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引领。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精神”构筑了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支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赴后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科技工作者甘于奉献,集中力量攻克关键领域技术面临的“卡脖子”难题;改革开放初期,源自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自下而上的自我革命,拉开了中国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序幕,以“大包干”精神为核心的“小岗精神”由此成为农村改革的代表。

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小岗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期间涌现出很多敢为人先的主动探索、主动创新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时至今日,小岗的村容村风村貌、农业的生产经营条件、农民的生活环境水平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新一届小岗村党委坚持以基层党建为主抓手,以深化改革为第一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民生福祉为第一目标,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找寻改革突破口,奋力开创小岗全面振兴发展之新道路,使得小岗村成为很多学术研讨的对象和焦点,引来越来越多媒体机构的报道与关注。各界关于“小岗精神”的讨论亦越来越多,有学者提出,小岗精神在此过程中始终延续着“改革”和“创新”的强大内核,给人以动力,激励人奋进。


当前和未来,改革与创新仍是时代发展、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全面凝聚激发改革创新之精神引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建构等领域事业需加快推进,亦即更加需要及时总结基层实践中涌现、形成的改革创新精神,并以此引领推动广大基层更为有益的改革创新实践。
基于此,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与人民智库联合发起“新时代的小岗精神,您怎么想,怎么看”大型问卷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公众对于小岗精神及其内涵、意义与创新传承等的认识、评价、期待与建议。结合系列调查和研究结果,课题组邀请相关领域专家,针对新时代如何更好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提出意见建议,最终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现将报告主体内容呈现如下。

  40多年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小岗改革、小岗创新,始终给人以深刻印记,给人以强大精神驱力;小岗的改革实践、事业发展,一直备受各行各业、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40多年前,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局。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农业是计划经济体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制约着人民生活改善和国家经济发展。在1978年这个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历史转折关头,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为了摆脱体制的束缚和“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艰难生活现状,18位农民以“托孤”的勇气,冒着巨大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实施起了农业“大包干”。“大包干”从中国国情出发,符合农业生产自身规律和农村实际情况,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打破了原有的分配方式,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小岗村因之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大包干”的贡献,不仅在于物质层面,更在于体制和精神层面,而后者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意义更加重大、深刻和持久。小岗精神起源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小岗人冲破思想桎梏,进行改革创新。调查显示,提起当年的小岗村,64.06%的受访者对“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印象更为深刻,其次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31.40%)(图1)。


 “大包干”精神激发了小岗人在农村其他领域的主动自我革命与改革创新。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小岗村的村居环境也因承包有了初次的大改变:本来池塘没那么多,承包后,为了满足每家每户的灌溉要求,村民们又逐年对池塘进行重新分配和修整;小岗村第一条土路,也是在土地承包改革之后修建的,当时村民“分段承包”,每户人家各修一段土路,期间独轮车及两轮的大板车出现在村里,村民终于不再用手提肩扛的运输方式了;小岗村以往有大量所谓的荒地,特别是一些过高或者过于低洼之地,属于被抛弃的角落,在承包后,村民对土地的原始热爱得到充分发挥,一块块土地逐渐被精耕细作;1978年前,小岗村民年人均口粮只有40余斤,而1979年的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文革”期间年均产量的4倍,小岗村自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1983年,小岗村民有了自己的第一台手扶拖拉机,村里出现了农业机械化的雏形……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启的,小岗村40多年的变迁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写照。由小岗村点燃的农村改革星火迅速漫卷全国其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也被就此打开。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再到如今的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小岗村完整参与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各个阶段。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变”是小岗村的常态。改革的持续推进,进一步擦亮了小岗村的改革名片。公众始终高度关注小岗村的发展与实践。调查显示,86.0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近年来小岗村事业发展。提起小岗村,48.31%的受访者感受到“勇于创新,敢为人先”,46.87%的受访者感受到“不畏艰险,改革破题”,44.87%的受访者感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44.37%的受访者感受到“不甘现状,积极探索”(图2)。


改革过程中呈现的敢于尝试、敢于突破、为民服务等多维特质,赋予了小岗精神活的灵魂,铸造了小岗精神具有自身独特烙印的标签,不断巩固小岗精神“改革”与“创新”之强大内核

  小岗精神是党领导小岗人民群众在探索农村生产方式改革历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小岗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大包干”是小岗农民的伟大创举,更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成功实践。“大包干”最先是小岗农民“赌咒发誓”“按手印”“偷偷摸摸”干起来的,深刻体现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包干”得以在小岗村提出并顺利推行,离不开各级党政干部对于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的坚守和践行,从凤阳县到滁县地区(现滁州市),再到安徽省,直至中央,各级党委政府深入了解民情,切实尊重民意,敢于担当,为小岗精神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持。在更宏观的层面,其背后深刻体现了当时党和国家坚持通过改革来不断破题的定力,印证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以及试验—总结—推广的改革策略之科学性和伟大意义。“山也欢呼水也笑,花鼓阵阵歌如潮。党的政策威力大,小岗如今换新貌。”这句歌词表达了小岗人收获“大包干”成果的喜悦心情,反映了小岗人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赞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使小岗实践上升到精神层面,成为引领小岗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世纪初,我国顺利加入WTO,改革发展各项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环境条件。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重新锁定“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部署被提上日程,各级各地尤其是广大农村基层亟需进一步加快改革、加快创新、加快发展。2004年2月,沈浩同志欣然接受组织安排,就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问需问计于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全村100多户村民家中,与村民促膝谈心;与村“两委”成员和“大包干”带头人深入交心,谋划民生改善和乡村发展之路。在广泛调研和凝聚共识基础上,厘清小岗面临“偏穷乱散”的客观现实,确定“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招商引资办工业”三步走振兴小岗村的发展思路,开启了小岗的“二次改革”。如组织村民团结合作,多方筹措资金和带领村民动手修路;以引进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大力招商引资,推进产业发展;为优化、盘活土地资源,在“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大胆推行土地流转,探索深化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2008年11月14日,小岗村率先成立村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开展交易业务,至2009年底就完成1800亩土地流转。此外,为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沈浩同志还牵头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数十名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这一做法为大学生村官制度在全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期间,小岗村先后建起农贸市场、“大包干”纪念馆、档案馆、文化广场、卫生室,村内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以蔬菜、葡萄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初具规模;以小岗面业、GLG产业园为重点的农产品深加工业形成一定产能;以红色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小岗村乡村旅游区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了4A级旅游景区。几年时间里,小岗村298户村民住上了两层以上的庭院式楼房,近十户农家办起了农家乐,小岗村连续举办六届葡萄文化旅游节。2009年,小岗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是2003年的2.39倍。

  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病逝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作出重要批示。2010年1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沈浩同志亲属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全体成员时指出,沈浩同志“以忠诚和大爱,以创新和奋斗,以青春和生命,抒写了当代中国农村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诠释了优秀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是两座不朽的丰碑,不断引领着小岗的改革创新,强化和巩固着小岗精神的内核。很多学者曾指出,小岗精神就是改革创新精神,自我革命、寻求突破是小岗精神的主要特质。小岗精神的发展立足于小岗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小岗精神产生于“大包干”的创举,在后续的发展实践过程中又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大包干”精神是尊重实践、勇于探索的结晶,凝聚着小岗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突破创新精神,是小岗精神的核心;“为党为民、锐意改革、艰苦创业”的沈浩精神,是对“大包干”精神的扩展和延续,成为小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沈浩精神同“大包干”精神一样,成为小岗村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成为一代又一代小岗人勇于改革与创新的强大引领。

  立足新时代,可用“自强不息”“团结互助”“敢闯敢试”“求进求变”“创新创业”“履责担当”六个关键词,对小岗精神的内涵加以科学概括

  40多年来,小岗村之所以能够摆脱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窘境,一跃成为今天农村改革明星村,靠的就是一以贯之地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勇气和担当。小岗精神的产生,还源于小岗人自身的特性。小岗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历史上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断,加之旱涝灾害频繁,给小岗人带来了无尽苦难,同时造就了小岗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40多年前,小岗人民普遍贫穷,但他们穷则思变,开创了农村改革的先河。小岗人的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小岗精神也不断焕发出时代光彩和生命力。小岗村的发展变化与小岗精神的演进一脉相承,始终践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民生福祉为第一要求。正因为小岗精神的支撑引领,小岗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通过分析利弊、实事求是地制定出适合可行的方案策略,不断实现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调查显示,87.4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或比较了小岗精神。对于小岗精神的具体内涵,在受访者眼中最能反映小岗精神的词汇主要有:“敢于尝试”排在首位,得分为4.15(满分5分,下同),其次是“敢于突破”(4.14);“勇于追梦”“与时俱进”“为民服务”,得分均为4.13(图3)。可见,小岗精神在与时俱进引领小岗村的发展实践中,其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强化和完善。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对于小岗精神内在包含的特质,48.63%的受访者认为是“自我革命的勇气”,其次是“寻求突破的决心”(47.63%)、“主动求变的意识”(46.84%)、“崇尚创新的思维”(46.45%)(图4)。小岗精神的特质是一代又一代小岗人在实践探索和创新中自我充实、自我演进和自我完善的成果。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直贯穿小岗40多年改革实践的全过程,其背后折射的是小岗人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挑战落后观念的勇气和魄力,深刻彰显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民服务”“乐于奉献”“尊重人民的立场”和“坚守本心的定力”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在小岗40多年改革发展实践中演绎为高度的集体主义自觉与意识,深刻彰显了“团结互助”的精神;“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和“寻求突破的决心”,集中体现的是“敢闯敢试”精神;“与时俱进”“勇于追梦”和“主动求变的意识”集中体现的是“求进求变”精神;“敢于创造”“敢于奋斗”和“崇尚创新的思维”集中体现的是“创新创业”精神;“敢于担当”和“自我革命的勇气”“坚定破题的毅力”集中体现的是“履责担当”精神。鉴于此,课题组研究认为,立足新时代,可用“自强不息”“团结互助”“敢闯敢试”“求进求变”“创新创业”“履责担当”六个关键词,对小岗精神的内涵加以科学概括。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目标,以小岗精神激发改革创新动力、凝聚改革创新共识、提升改革创新效率等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正因小岗精神依托“改革”与“创新”的内核而不断演绎、不断丰富,后疫情时代,面对复杂严峻的环境形势和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以小岗精神引领改革创新、凝心聚力、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不言而喻。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本次调查显示,进入新时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有94.30%的受访者认为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

  具体来看,46.99%的受访者认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有利于“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44.92%的受访者认为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有利于“激发深化改革开放的活力和动力”,44.67%的受访者认为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此外,还有部分受访者认为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43.30%)、“推动构建新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42.13%)等(图5)。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逆全球化结构性压力叠加的大背景下,国内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诸多体制性壁垒需要加快破除,许多问题亟待加快解决。在这个特殊时期,需要诸如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冲破束缚的小岗精神引领改革与创新,激发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内生动力,助力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进而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有效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当前一个时期,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中国打造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构建国内国际内外双循环格局的基础是改革开放,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关键领域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经济高效配置资源的优势,需要在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同步发力,需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调查显示,53.96%的受访者认为以小岗精神引领基层改革,将“不断增进改革共识、凝心聚力”。公众普遍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小岗精神引领基层改革发展实践,将取得显著成效。例如,64.65%的受访者认为小岗精神的引领利于“资源、要素配置结构的优化,配置效率的改进”,60.88%的受访者认为利于“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主体的有效联动”。

  伴随乡村改革的纵深推进,小岗的创新在持续,以小岗精神引领广大基层发展与治理各项事业,被寄予更多高期待、更多期许

  小岗精神是干部和群众在奋斗拼搏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引领基层改革与治理各项事业,集中体现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当年穷乡僻壤的小岗村,通过干部与群众的共同努力,如今已由“坐等受穷”转变为“实干致富”,已从当初一百多人的生产队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名村。在此过程中,小岗精神始终是一面旗帜,引领小岗村不断向前发展,尤其在乡村振兴中其引领与带动作用将更为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小岗村的改革、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走向快车道。2012年,小岗村启动了“两年大变样”美丽乡村建设。面对土地流转不规范的问题,小岗在安徽率先开展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发出了安徽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为了让农民共享集体收益,小岗探索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让村民从“户户包田”转变为村集体资产的“人人持股”。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考察,下麦田、进农家,与小岗人促膝交谈;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殷切希望小岗村继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起到示范作用。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最新决策部署为指引,十九大以来,新一届小岗村党委大力传承和弘扬新时代小岗精神,着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系列任务,紧扣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举措在小岗有效落地,从城乡发展一体化、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注重和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勇于打破常规,勇于破除传统束缚乡村产业和经济振兴、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传统体制机制瓶颈障碍,以此提振干部群众信心士气,凝聚激发乡村振兴发展共识合力,全面高效完成“三权分置”、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小型水利“两证一书”改革,创新构建贯穿“耕、种、管、收、储”等全程的完整的为农服务模式(小岗村供销合作社),创新设立村一级直接运行管理的现代产业架构和机制体系(小岗村产业园管委会),创新搭建以群防群治为核心的乡村网格化社会治理格局,创新打造形成“农文旅教”融合的特色旅游品牌项目。调查显示,小岗精神为小岗村村民带来的变化体现在多个方面(见图6),如“收入水平提高”(46.75%)、“乡风文明水平提升”(44.32%)、“干事创业动力更强”(43.87%)、精神面貌改善(43.48%)、幸福感增强(43.26%)等等。

以小岗精神引领基层改革创新的作用更加凸显。过去小岗村的改革以单一的生产方式改革为主,改革的重点方向是农业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小岗村不仅要关注基本的农业生产发展,还关注乡村旅游业、乡村居住环境、乡村治理模式等,全方位多角度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调查显示,74.48%的受访者认为以小岗精神引领基层进一步的改革创新比之前更加重要。具体来看,公众普遍认为,在“乡村振兴”(41.53%)、“脱贫攻坚”(40.77%)、“新型城镇化建设”(39.74%)、“生态文明建设”(38.90%)、“科技创新”(37.18%)等领域更加需要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图7)。


公众普遍期待,新时代的小岗在乡村振兴各领域不断破题,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优良村风民风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形成示范引领

  近几年来,小岗的乡村集体经济不断做强做大,规模质量逐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逐步健全,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同共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撑、要素支撑、机制支撑和文化支撑,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干部群众全面互动参与的乡村“内涵式”振兴发展之路。小岗村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安徽省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等荣誉。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小岗村位列其中。小岗精神的时代内涵、新时代小岗精神的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强化、进一步彰显。


基于此,公众普遍期待新时代小岗村能够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多个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具体来看,如图8所示,受访者期待小岗村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50.74%)、“优良村风民风建设”(50.56%)、“农业农村现代化”(50.26%)、“乡村治理现代化”(50.15%)等方面积极探索、发挥示范作用。

  新时代,为更好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需要多头推进、多措并举,尤其是进一步完善改革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相关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尤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走在时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总书记还指出,“要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众利益”。面向新发展阶段,着眼于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对于新时代的小岗村来说,在乡村振兴各个方面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需要立足实际、立足干部群众美好生活期待,坚持改革创新,亦更加需要继续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以此激发积极主动求进求变的意识和履责担当的魄力,进而不断汇聚深化乡村改革的共识与合力,为新时代的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贡献力量。

  参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许正中、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周少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和研究员孔梅等专家学者意见,结合本次调查发现,课题组经充分讨论,针对新时代更好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以健全的激励容错机制鼓励基层的探索与创新。小岗精神是人民群众自发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粗糙到精细的过程。小岗精神引领推动了制度层面的建设和创新,而小岗精神不断形成和演绎的基础也是制度建设和创新。新时代,为更好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革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相关机制,这其中,科学完善合理的激励和容错机制则是关键。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鼓励创新、鼓励创造、宽容失败,为人民群众发挥创造精神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有利于激发并凝聚蕴藏在他们中间的巨大创造力,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建功立业,在改革中收获更多“获得感”;要从法律法规和社会舆论层面入手,建立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真正保护扎实肯干、勇于探索实践的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网络和学习平台。在现代媒体日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多彩的今天,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作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微信、微博、视频等各种渠道,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小岗精神,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小岗精神在新时代仍然熠熠生辉,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要通过开设小岗精神课堂培训班、建立小岗精神网络宣传平台、设立小岗村社会实践基地等方式,让更多人系统、深入地学习小岗精神;要结合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舆论的传播特点与规律,针对青年群体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方式,使小岗精神在广大青年尤其是农村青年群体中得到有效传承和弘扬。

  深化对小岗精神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系统研究。要用发展的眼光进一步研究、诠释小岗精神的时代价值,尤其是要深入挖掘小岗精神的价值内涵和学术意蕴。小岗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仅仅是小岗村18位村民签下“生死状”的独立事件,而是由小岗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无数基层群众不断地以改革创新的实践,逐渐使其沉淀和积累、发展并不断强化,最终形成的代表改革开放时代中国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精神财富。即使在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小岗精神仍然不会过时。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仍然需要继续弘扬小岗精神,需要对各地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优秀的改革创新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和推广,以推动新时代、新阶段各项事业加快发展。

  切实发挥党建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应有作用。小岗村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支持,每个改革的关键阶段都是在党的指引下进行的。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培养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升农村党员干部改革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乡村基层治理,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进而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各项事业。

  优化制度设计,以小岗精神引领小岗村新一轮的改革创新、先驱先行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后扶贫时代、后小康时期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也是必由之路,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程,涉及产业和经济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文化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会触及到很多深层次的改革领域,需要解决很多新的问题。对于小岗村而言,情况亦是如此。调查显示,传承和弘扬小岗精神,就是要“坚持实干为本,为实现各项发展任务目标不懈奋斗”(4.20分),“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谋求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4.19分),“强化执行能力,创新推动相关顶层设计与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效”(4.19分),“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挑战一切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4.18分)、“坚持改革攻坚,着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4.18分)、“坚持增量思维,持续推进推动社会民生水平的改善”(4.17分)。


结合前述专家学者相关观点和本次调查发现,课题组围绕以小岗精神引领小岗村新一轮的改革创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进一步强化农民群众的主动性意识。小岗的创新实践是农民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的生动诠释和体现。新时代,更好激发小岗精神,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内在地要求必须坚定地依靠人民,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必须不断提升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强化农民在农村制度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在改革中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创新发展的能力,汇聚起支持和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打造普惠共享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小岗村能够有效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乡村事业的重要保障。面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建议上级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引导促进各类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尤其是加快构建城乡均衡一体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要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和相关设施建设,强化县级医院与乡村卫生机构的联动效应;要着眼于提高公共文化体系在广大城乡的覆盖性和适用性,加快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短板;要在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框架下,加快促进各类社会保险标准的城乡统一和制度并轨。

  妥善解决农村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分配问题与潜在风险。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并且存在许多矛盾和制约,面临很多潜在的需要破解的不合理利益冲突,亦在生产经营等方面面临一些潜在风险。若处理不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乡村地区高质量创新发展进程。新时代,更好激发小岗精神,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在乡村振兴总目标和总要求的指导下,探索摆脱发展瓶颈与制约的方法。具体实践中,要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础上,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处理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格局调整和面临的潜在市场风险,构建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在基础农业保险外探索引入必要的涉农商业保险,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全面激发农业农村要素的创新活力。

  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试点村。结合小岗近年来在乡村振兴领域取得的突破与阶段性成效,建议省、市,尤其是所属县级党委政府在制定“十四五”时期区域农业农村发展规划过程中,结合乡村振兴领域面临的重点改革任务,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小岗尽快开展试点工作,如数字乡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发展等。要立足于有效激发勇于主动改革与创新的小岗精神,编制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任务目标、工作原则、激励约束措施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容错细则,以通过小岗的探索性先行先试实践,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加强新时代小岗村民公约建设。小岗精神发端于小岗人的主动革命,发展于一代又一代小岗人的改革与创新实践,在小岗干部群众内心有着深厚印记。在本次调查中,以小岗精神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为各界所高度期盼。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对于小岗而言,推动以小岗精神为核心意涵的村级制度建设,有着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具体来说,可由村“两委”牵头,着眼于“以小岗精神引领小岗新一轮改革创新”研讨编制新时代小岗村民公约。这其中,公约的内容主体应紧扣小岗精神六个方面的深刻内涵,公约的关切重点应聚焦后全面小康时期干部群众的美好生活新期待,公约的主线逻辑应遵循打造共参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公约的主要落脚应对标新时代小岗村的全面加快振兴。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中国改革网